Saturday, November 10, 2007

羅馬 台灣



曾經收到過一個動畫連結,描述義大利和歐盟其他國家之間的差異:交通狀況及人民的守序是比較的要點.而在我們的眼中,動畫中的義大利直是台灣的翻版:別人按部就班地等停車位,我們拜把的義大利仁兄則是先佔先贏.誰的眼睛亮誰的動作快別人只有翹鬍子乾瞪眼甘拜下風.日本人在唐朝派了遣唐使,我不得不想馬可波羅在元朝可是好與壞的都一網打盡.

但之前畢竟只是虛擬空間的二手資料,在羅馬進了機場一切都是實際的體驗.我和捷夫兩人不止一次的說"這真像台灣."而且像的是第一航站(連遙遠的洗手間都有熟悉的味道.)我開始想起了文化間的差異以及類似以及其涵蓋的界門綱目.人與人之間所要求的距離不再像我熟悉且習慣的昂格魯薩克遜加上斯勘地那維亞,公共場所的吞雲吐霧不再是被人歧視的異類.一時之間要調整的不只是時差,而是整個視覺聽覺嗅覺的入境隨俗.但這個新環境卻又隱隱的透露著久違的熟稔.斑驳的鋁架,永遠掃不乾淨的街道,只有旅行大巴司機能險險駛入的羊腸小道.

Saturday, November 03, 2007

馬靴上的二週時光


生命中許多目標似乎都與時間有關. 男男女女都逃不過孔先生給我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期許(或是大限). 沒能按時做到即使是做成了也成了一種失望. 兒時的迪士尼在二十四歲時已經不再是驚嘆. 我隱隱約約地害怕旅行是否隨著我的遲緩而漸漸的失去了我想望的意義.

我的驛馬星從旅居美國後就一直指著同一個方向. 但去年年底捷夫的爸媽提議一起到義大利,幾個因素讓我們正經地考慮起可行性:我即將拿到的護照,去年剛回台灣,捷夫爸媽漸老,他血脈裡的紅白綠. 年初決定參團, 轉眼我已坐在電腦前回憶地中海天空下的二週時光.

我們一行六人:捷夫的爸媽,我和捷夫,捷夫的二姐和同事.到了羅馬後才知道參加的團有四十人左右. 我一開始本來很不想參團,但想人多意見雜,參團有參團的好處,行程大致上都已經決定(後來才知道其實不是這麼簡單).

Friday, June 01, 2007

吾家有貓



雨果和依萊
胖貓和瘦貓
別人家的寵物總像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會聽指令立正稍息. 我們家的貓咪相較之下只能比個性, 偶爾的溫良恭儉.

Saturday, May 26, 2007

媽媽教我唱的歌



偶然撞進了好聽音樂網www.haoting.com, 然後便開始不可自拔. 每有機會便選張專輯當背景音樂. 一開始自然是對自己中學大學時的歌手下手: 黃鶯鶯, 蔡琴, 潘越雲(及實在不好意思承認的金瑞瑤 - 現在聽來真是汗顏臉上畫滿了小丸子的黑線), 然後是出國以後的辛曉琪(我九四年夏天從早到晚地"領悟", 江蕙(她的歌愈選愈好)以及孫燕姿.

昨晚突然想起了出國前冬天的倫永亮, 點了他的連結, 卻找不到"鋼琴後的人"那張曾經讓我斷腸的唱片. 倒是發現他在03年初的"秋夜". 老歌新唱的人不勝枚舉, 但永亮兄唱出了一點不同的味道. 也許是我相信他在音樂上的功力不光是腹腔胸腔共鳴而是從心裡的誠意. 也許是他唱呀唱著在時間的線上超過了我的青春期,落腳在挨在媽媽身邊拿著唱本一句一句學歌的回憶.

我問捷夫他小時後媽媽教他唱什麼歌, 他只記得一首跟小豬和睡覺有關的童謠. 這會兒我的尾巴可翹的高了:"我媽教我的可都是限制級的哩!" 這是有點誇張, 但按美國過度保護而有時搞不清楚狀況的電影分級制,苦情的分分離離以及含蓄文字下的愛恨貪嗔, 至少也是保護級而不是黑白分明的普遍級.

學唱的歌當然包括了飛機山洞蝴蝶洋娃娃, 但聽媽媽唱"相對默默 欲言無從 盡在不言中", 五六歲的我好像也能深情地領悟"你扮公主 我做英雄"並不只是扮家家. 媽媽的歌聲是她的"小姐時代", 是瑪莉照相館, 是阿嬌阿姨托蜜阿姨那些苦中也要做樂的韶光.

流行歌曲與年代有最深的連結. 因為生成的時候目的不在雋永, 反而在時間的座標上有了最明確的據點.

我告訴捷夫他應該學首歌好在下次KTV時大顯身手, 也許就從他聽慣了的陶喆的夜來香開始吧.

Sunday, April 29, 2007

林卓怡 歡迎光臨



卓怡小美眉錯過了媽媽四月十一日的預產期, 讓媽媽心裡開始嚴重地七上八下. 而通譯的叔叔更是改變了習慣, 連去音樂會手機都不敢關.

銀金媽咪懷孕的這段期間, 我成了她特定的通譯. 幸運的是, 她和寶寶的健康狀況一直都保持最佳狀況, 從最初每月一次到預產期前一個月每週一次的檢查, 助產士可琳迭迭不止的"perfect(太完美了)"讓我覺得是在鑑賞米高蘭基羅的大作. 但媽媽要卓怡連敲門的時間都得恰到好處, 顯然是奢求太多. 小妞妞有她的脾氣, 不來就是不來.

我十二日星期四早上開始接到銀金媽咪的電話, 十五到三十分之間不規律的陣痛. 幫她打電話到診所, 護士在線上說要等到陣痛時間再接近些再規律些. 此時我已經是完全地準備枕戈待旦. 晚上九點又接到電話, 這回我安排電話會議, 護士仍覺得時候未到, 而懷第一胎的銀金媽媽已經如火鍋上的螞蟻, 護士掛斷電話後她說:"這要在中國, 我早已經到醫院了!" 我告訴她再等等, 覺得自己實在很像在說風涼話, 痛的不是我...

凌晨二點半電話又響, 這回她去意已堅, 我也不想再勸退, 就打了電話到醫院安排她生蛋的鳥巢. 跟他們在急診室見面, 然後進到"評鑑室" - 醫院要看是不是真的瓜熟要落蒂. 但這家醫院有他們自己的通譯, 她到了以後用眼神刺了我一下(你這個男人, 又不是人家丈夫, 在這裡做啥?), 我事先已有準備, 就跟銀金媽媽跟林先生告辭.

診個週末我有點七上八下, 但想沒消息便是好消息. 一定是生了! 果然不出所料, 星期一接到電話, 小美眉需要一點催生劑的鼓勵, 但在星期六晚上八點多終於哇哇落地. 我帶她在星期三去做了第一次的健診.

林卓怡(Joyce), 歡迎光臨!!

Saturday, April 28, 2007

如何讓部落格不死



大家對我的"鞭策"都挺客氣,我也就懶呀懶的,讓其他事情在我優先順序的山峰陸續登頂.然後驀然發現,離上回的"波"竟然已隔了將近半年.
桂芳三兩次的"提醒"我,如果真忙,就波幾張相片也行.
看看我是否能對部落格做心肺復甦術,讓明城小男子不死...
(相片是今年三月初的大雪-看籃網的積雪便知雪有多深; 另一張"後院積雪圖"則可和"入秋"的後院相較...)